什么是玉米“卡脖旱”?夏玉米如何合理灌溉澆水?
“卡脖旱”是玉米等作物孕穗期遭受干旱為害的群眾用語。玉米抽雄前10~15天到抽雄后20天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,耗水最大時期,是水分“臨界期”,對水分特別敏感。此時缺水,幼穗發育不好,果穗小,籽粒少。如遇干旱,雄穗或雌穗抽不出來,似卡脖子,故名“卡脖旱”。有時因為旱,雄、雌穗間隔期太長,授粉不良,結實率低,
產量下降。一般輕者減產10%~20%,重者減產50%~60%。在玉米需水的關鍵時期,遇早及時灌溉,充分保證玉米生長發育對水分的需要,是獲得玉米穩產、高產的重要措施。
(1)、播種出苗期:玉米播種出苗期需水較少,耗水量只占總需水量的3.1%-6.1%。一般土壤水分含量達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%左右就可滿足發芽出苗的需要,能順利出苗。
(2)、苗期:苗期是指出苗至拔節前。由于苗期植株矮小,生長緩慢,蒸騰面積小,耗水量不大,只占耗水總量的15.6%~17.8%。為促進根系發育和培育壯苗,應保持表土梳松干燥,下層土壊濕潤。一般認為,苗期耐旱而不耐澇,土壤水分含量應在田間持水量的60%左右為宜。苗期土壤水分保持在持水量的50%~60%時,可以不灌水,有利于蹲苗。
(3)、拔節至抽開花期:植株拔節以后。玉米對水分要求較高。此時,植株營養生長加強,雌雄穗正在進行分化,需水量増多,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時期,耗水量占生總耗水量的45%~50%。特別是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,玉米對水分反應很敏感,是需水臨界期。這時于早缺水,田間持水量低于40%,會造成“卡脖旱”,花粉發育不健全,雌穗小花減少。散粉吐絲間隔加長,導致缺粒、禿頂,降低結實率,甚至形成空稈,造成嚴重減產。這一時期土壤含水量應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%~80%為宜。
(4)、灌漿成熟期:玉米灌漿期需水仍較多。此時水分充足。不僅延長綠葉功能,而且籽粒灌漿好而飽滿。要求土壤水分在田間持水量的75%左右,蠟熟期以后。需水量下降,要求土壤適當干燥些,以利于成熟。灌漿到成熟期,耗水量占耗水總量的19.2%-31.5%。
玉米卡脖旱以后怎么改善
1、玉米需水的形態指標
當土壤發生輕度干旱時,植株下部葉片中午出現短暫卷曲萎蔫,早晚能恢復挺立;中度干旱時,上部葉片中午也出現短暫萎蔫,早晚能恢復挺立;重度干旱時,上下部葉片出現永久性萎蔫。一般出現中度干旱時即需要灌溉。
2、灌溉方法
(1)噴灌象降雨一樣均勻地噴灑在植株和地面上的灌溉方法。可以節約用水,灌水比較均勻。增加空氣濕度,降低氣溫,能有效防止“曬花”現象的發生。
(2)溝灌:溝灌是我國地面灌溉中普遍應用于中耕作物的一種較好的灌水方法。優點是不破壞土壤結構,節省水量。投資小,澆水方便。
3、灌溉次數
灌溉次數是由天氣和土壤條件決定的,抽雄和灌漿初期土壤含水量不低于80%的為宜。確保玉米正常授粉和灌漿,保證玉米的粒數不減少與粒重不降低,確保玉米的產量不受損失。
為預防和減緩“卡脖旱”的發生,需采取措施:
1.施好“攻粒肥”。地力差或前期追肥不足,有脫肥現象的地塊,應在后期追施攻粒肥,每畝控制在5-10斤,確保玉米正常營養生長的需要。
2.玉米大喇叭口至開花期對水分反應十分敏感,是需水高峰期,此期遇旱要及時澆水。
3.隔行去雄,可以增加通風透光,調節光照,刺激雌穗早吐絲,使之和雄穗步調一致。隔行去雄的時機以天花剛露出頂葉未散粉前,實踐證明越早越好,可以促進雌穗早吐絲。去雄時間以晴天上午10時至下午4時為好,此時植株水分較少,不易折斷莖葉,傷口也容易愈合。
4.在玉米抽穗揚花期遇干旱、高溫或陰雨天氣應進行人工授粉,提高結實率,一般在上午9~11時進行,用托盤人工采集花粉用毛筆涂層雌2柱頭,邊采粉邊授粉,重復2-3次。
5. 選擇合適品種,適時播種,合理密植,加強田間管理,防止病蟲害侵染,特別注意防治蚜蟲、玉米螟、玉米大小斑病等病蟲害。